题记
教学不变,教育就难以改变。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教学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
展示活动的背景
自2019年9月《小学语文“学为主教学”实践方略》(方斐卿著)一书正式出版至今,温州市方斐卿第四期名师工作站的小伙伴们已经逐渐接受、理解、内化“学为主教学”理念,并让“学为主教学”理念走进课堂。2020年4月-5月因疫情停课期间,工作站线上研学,在方斐卿公众号上发布30篇“学为主”学案,老师们阅读踊跃。本学期,工作站十几位成员开出“学为主”公开课40多节,送教20来所学校。“学为主教学”的课型越来越成熟,教学效果日益显现。“学为主教学”呈现出完全有别于流行课堂的独特魅力。
展示活动的概况
为了展示工作站成员的阶段研修成果,激励大伙儿持续学习探索“学为主教学”,6月11日上午,在工作站设站学校温州市南汇小学举行方斐卿名师工作站(第四期)“学为主教学”展示活动。
活动内容由两节“学为主教学”展示课和一个主题沙龙组成。
参加展示活动观摩的有温州市方斐卿名师工作站第三、第四两期学员、温州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研读研修班学员以及温州市郑伟、张坚瓯名师工作室、龙湾区方晓霞名师工作室、瓯海区李爱茹、陈淑、郑丰名师工作室学员150余人,鹿城区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杨伟燕老师、余佳莉老师莅临指导。
展示活动的过程
展示活动分上下半场。
上半场,两节"学为主教学“展示课。第一节是温州市南汇小学的青年教师叶如洁老师执教五下课文《刷子李》,第二节由来自温州市实验小学的胡宝萍老师执教课文《少年中国说》,这是五年级课文,上课的班级则是四年级学生。
这两节展示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学为主教学"的特点突出:
重构了教学流程。采用了“学生自读——教师讲授——学生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五板块教学(第2节课采用“读好课文——读懂课文——教师讲授——深读课文——美读课文”这五板块,在“深读板块”,融入“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完全摆脱了流行教学的“串讲串问"。
这样的教学流程,保证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刚需;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上课开始阶段,安排教师集中讲授;上课最后阶段,由教师直接答疑。
而且,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大胆而高效,都采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整篇课文。
最关键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本质改观,学生变得主动起来认真起来,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互相答疑的表现会时常令老师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刮目相看,当然有时也会让老师出乎意料措手不及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这样的语文课,呈现出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教学过程的生成有了发生的时间,语文教学魅力尽显。
下半场是"学为主教学"主题沙龙。
由工作站的五位成员担纲,分别从“学为主教学”的不同角度切入,有讲解“五板块课型特点”的,有解读“教师集中讲授”板块的;也有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有专门分析怎样化解“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位成员都站在学习者和实践者视角畅谈对“学为主教学”的认识与反思,并回答主持人关于“学为主教学”的质疑。虽然只有五位工作站成员上台发言,但可以看出工作站团队整体研修“学为主教学”理念的成果。由此乐观预测,“学为主教学”理念完全有可能让更多教师理解接受,从而进入常态教学。
担纲“学为主教学”主题沙龙发言的五位工作站成员:
方晓霞 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校区校长,温州市教坛中坚
李爱茹 瓯海区景山小学校长 温州市教坛中坚
李合意 乐清市北白象第二小学教导处主任 温州市教坛新秀
郭必助 龙港市第一小学 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
林晓敏 温州市城南小学教科室主任 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
鸣谢
方斐卿名师工作站(第四期)设站学校:温州市南汇小学
方斐卿名师工作站全体成员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杨伟燕老师、余佳莉教师
温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伟老师、张坚瓯老师,龙湾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方晓霞老师,瓯海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爱茹老师、陈淑老师、郑丰老师
温州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研读研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