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温州市黄海欧“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一次线下研讨活动在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如期举行。

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王强校长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本校近几年来的状况与发展趋势,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并对全体数学教师寄予殷切的期望。希望全体数学教师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温州市数学名师黄海欧老师的带领下挑战自我,专业成长。

第一次活动的主题聚焦“连续课”教学,内容为二年级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例5、例6。研讨活动采用线下和线上同步进行,参加研训活动有温州市黄海欧“名师送教”工作室成员、平阳县水头镇第一小学及其结对学校的数学教师,乐清市黄海欧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

第一节由平阳县名师陈巧云执教的《租船问题》,关注的重点是“商”的定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商”的大小,陈老师精心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图式结合,具体了解商与余数的含义,追问:“5表示什么意思?你能从图上找到5条船在哪里吗?余数2表示什么意思?图中哪里?剩下2人,该怎么安排呢?二是联想类推,“如果23人去划船呢?至少要租多少条船才够呢?同样租6条船,你还想到多少人?让孩子们举一反三,在量的基础上明确解决此类有余数的问题,关键要看余下的人怎么安排。三是对比明“质”,对比“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和“小丽有27元钱,买8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明确“最大数8”与“确定数8”的不同,理解看似相同数据背后的不同含义,理解“进一法”与“去尾法”的不同。

第二节由平阳县县教坛新秀周冰倩执教的《解决规律问题》,关注的重点是“余数”的定位。 周老师由“猜一猜、猜颜色”导入,通过“画图法、例举法、除法计算”等方式引导学生图示结合理解“余数”的含义,在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上的优化。提问“如果就这样摆下去,第2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挑战性提问“”47÷3我们还不会算,如果可以告诉你商或余数中的一个,你想知道谁?为什么?余数是2,那第4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更是让学生跳出现象看本质,真正体验“余数”的妙用。

最后,温州名师黄海欧老师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黄老师结合2022年版课标上相对应的分学段目标来常阐述怎样的课算一节好课。作为“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两节连续课,它们有很多的共同点,在目标定位上都是用除法算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算式背后的含义;在材料选择上,陈老师选择“租船问题”,周老师选择“猜旗子颜色”都是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用余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方式上都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黄老师非常认可两位老师整体设计与实际的教学实施,建议在教学类似课型时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图式沟通,梳理方法;题组练习,拓展应用”三大环节进行,引导学生探究时可以更开放些,呈现更多的可能,作品反馈时尽量先整体呈现,再逐一理解、寻求共性,让学生系统、完整地思考问题。

小学数学“连续课”教学要求授课老师基于单元视角,审视教材教学;基于学生学情,精准设计习题;基于学生立场,开展多元性学习。此次教学研讨活动让我们全体成员“连续课”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有更深入地了解,有效拓展了教研思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