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潘彬彬 > 本市信息 > 情绪急救筑桥梁,疏导帮扶助沟通——记2020温州市潘彬彬名班主任工作室第20次活动

情绪急救筑桥梁,疏导帮扶助沟通——记2020温州市潘彬彬名班主任工作室第20次活动

浏览量:2459|发表日期:2022-09-22|来自:

秋风送爽,918日上午,温州市潘彬彬名班主任工作室、平阳县潘彬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各位成员齐聚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参加“情绪急救”为专题的培训。

次培训特邀“情绪急救”情境模拟比赛发起——温州市教育局体艺卫科副处长郑上忠老师为学员讲课。“情绪急救”情境模拟比赛是今年温州首创的赛事之一,比赛旨在更好地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学生情绪问题,引导教师学会观察,分析了解学生行为背后内在深层的真实需求,发现需要补齐的教育缺失。

首先,是一场沉浸式的“情绪急救”现场模拟体验。经过短暂时间准备,一场由工作室四位学员带来的“情绪急救”现场展示拉开帷幕展示一共分三个环节:情景模拟、分析阐述、评委提问。

紧接着,郑上忠老师对现场展示进行点评,并以幽默的语言指出不足。郑老师开展了以《疏导情绪 帮扶需求 引导行为——立足教师角色的学生“情绪急救”》为主题的精彩讲座。郑老师为学员们讲述了何为“情绪急救”,导致情绪的焦虑问题,以及“情绪急救情绪模拟与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情境模拟的本质区别,还与我们分享了比赛的规则、策略和注意事项等等。郑老师强调情绪安抚的前提,要有良好的沟通,需要培养钝感力,还分享了秘籍——三个理论。郑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学员们沉浸其中,获益匪浅。

 最后,潘彬彬老师对远道而来的郑上忠老师表示感谢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爱、智慧和艺术。孩子情绪失控是受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只有背后需求真正被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积极使用有效策略来提升自己的倾听力、觉察力、共情力和行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次活动虽结束,但学员们学习的热情永驻,工作室的微信群里一直滚动着本次活动的感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员学习分享

萧江五小 叶黎明:

人生漫漫,我们会与很多情绪相遇。学生遇到负面情绪了,怎么办?情绪急救,陪孩子走出情绪低谷。今天,郑上忠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们很多启发,引领老师们学会观察、分析、了解学生行为背后内在深层的心灵需求,发现需要弥补的教育艺术,通过有效地沟通和介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今天还学到一个词“钝感力”,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提升自己的钝感力,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鳌江十五小 白雨鸿

孩子们的情绪总是千变万化,而教师集中接收情绪信号,因此,正确的情绪引导方法显得格外重要。郑老师提出的“疏导情绪-帮扶需求-引导行为”方法链完整清晰地指示我们应当挖掘孩子情绪爆发背后真正的需求,也应当回归自身,立足本职岗位思考弥补教育缺失的方法和策略。同时,郑老师为我们讲解了55387沟通定律和情绪ABC理论,新的理论如活水注入教育的一汪清泉,助力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更和谐也更具活力。很感激能有机会参加这样有深度有意义的活动,令我受益匪浅

鳌江镇滨江小学 丁梦梦

今天郑上忠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情绪的背后是需求,我们要学会共情,与学生同在。比赛只是一个契机,关键还是我们要学会成长,学会有智慧能艺术处理学生的问题。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要相信期待的力量。同时,要学习相应的理论,55387以及情绪ABC等,我们要学会有效沟通。继续努力,一起成长!

鳌江镇七小西塘校区 黄晓阳

感谢潘老师给我们搭建了这样有深度有意义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感谢潘老师给我一次助演的机会,当我看到情景剧内容时觉得简单,我以为演练一下很容易。其实不然,今天听了郑上忠老师精彩的讲座《情绪急救》,郑老师提出的“疏导情绪-帮扶需求-引导行为”方法链完整清晰地指示我们应当挖掘孩子情绪爆发背后真正的需求,也应当回归自身,立足本职岗位思考弥补教育缺失的方法和策略,让我对情绪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人在世上,愉快、欢喜、伤心、愤怒的情绪,谁不会有呢?但是只有懂得控制好它,才能拥有平衡的人生,给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鳌江小学 陈静

感谢潘老师为我们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作为班主任,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与情绪的安抚至关重要。今天,听了郑老师的讲座颇有感触。我们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情绪安抚的技巧也各有不同。郑老师结合多个典型实例,传授情绪疏导的妙招与沟通秘籍——55378定律。正如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所说:“童年总有一个时刻,让门打开,让未来进来。”我们坚信,只要正确地引导孩子管理情绪,他们的童年定会幸福美好!

鳌江一小镇安路校区 徐滢滢

今天作为“主演”,我由开始的信心满满,中途的疑惑不解,到后来的茅塞顿开,郑老师的讲座让我突然醒悟:在教育中要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以旁观的角度,去接纳学生的情绪,去理解情绪带来的行为。知学生之所需,懂学生之所想,真正摆正教师作为“助演”的角色,而不是“主演”。

鳌江十二小 林佩霞

刚开学这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焦虑了!恰巧遇到潘老师组织的这场活动和郑上忠老师的讲座,我觉得真幸运,仿佛获得了“急救”。讲座让我焦虑的情绪有了疏通的方向:1.要抓学生各个阶段的年龄特点,给孩子们做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2.郑老师拿身边鲜活的事例,运用共情的语言,让我对疏通情绪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如33587、情绪ABC等。3.郑老师推荐的好书,让我们拥有更深入地学习情绪急救的方法的信心和渠道。

感谢今天的相遇!

                                                文字  丁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