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曾蓉蓉 > 本市信息 > 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曾蓉蓉名班主任工作室第20次活动

从“心”出发,向“新”而行 ——曾蓉蓉名班主任工作室第20次活动

浏览量:195|发表日期:2022-10-20|来自:

1020日下午,温州市曾蓉蓉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们相聚于设站学校瓯海区景山小学,迎来了本期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最后一次活动暨结业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五位优秀学员结业分享和导师现场访谈的方式进行。

    首先,由曾蓉蓉老师充满温情的讲话开场,她回望了工作室两年来活动的点点滴滴,肯定了每位学员的笃学不倦、精进不休的治学精神,也对学员们在未来专业成长方面继续前行的鼓励。她赠送给学员们两个词——坚持、努力,希望大家坚守初心,不忘前行。

Part1  名师分享,班级管理获妙招

1.温州市实验中学 陈怡老师

《建立在良好关系基础上的班级管理》 

陈老师以两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我是第一名》开场,聚焦问题学生的成长蜕变,分享了自己的带班理念与方法。她坦言:没有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成长的磨刀石。陈老师从人际关系和课堂表现指出了学生的现状,从“接纳、欣赏、目标、肯定”四个层面讲述她对待问题学生的智慧管理与成效。

2.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 杨晓东老师

《树立四种思维,做个不慌不忙的班主任》 

     第二位发言的是杨晓东老师,杨老师从一则班主任的日记开启交流,紧接着用忙、盲、茫展示了班主任的生活日常。要想改变现状,杨老师认为要改变思维方式,树立系统思维、整合思维、互联思维、创新思维四个意识,根据学情建构自己带班整体框架,在活动和资源上做好融通,与家长、任课老师做好联动,在常规事情上做点突破,用好除法、减法、乘法和加法的四则运算。这样才能在现有的生活中找到出路,做出点名堂,丰富美好班主任生活,提升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

3.瓯海区景山小学 陈碧瑶老师

《因人施“语” 量身定制》

期末评语作为评价机制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老师以一段快闪视频引出了个性化评语的重要性,紧接着他打破了常规的评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学生形象地设计富有新意的评语: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利用“象征语”;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利用“导图语”;针对不同品行的学生,利用“儿歌语”;针对不同爱好的学生,利用“送礼语”。如此生动有趣、别出心裁的评语,不禁令人感叹:评语还可以这样多元有趣!

4.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金玲芳老师

《化问题为契机,“三味”活动促成长》

魏书生老师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简单粗暴根本无法达到实效。金老师抓住班级中的问题,化问题为契机,通过“香味、玩味、鲜味”的“三味”小妙招活动,达成自我内省、自我守约、自我规范,让学生个体与群体得到有效教育,智慧解决班级典型问题,助推学生成长。

5.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  戴蕾蕾

《三阶整理育成长》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戴蕾蕾老师,她以“整人、整物、整时”“低阶、中阶、高阶”这三阶三线的方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带班管理方略。开展丰富多样的育人活动是戴老师的带班特色,她立足于小学生不同阶段特点,将价值观巧妙地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戴老师将“整理”作为一个有效的教育支架,三阶六年一以贯之。整理从无序到有序,从整理行为到整合创新,自觉践行五育并举,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真实培育。

Part2 导师引领,思维碰撞促成长

本次活动的第二环节,曾蓉蓉老师和季炜梅老师携手今日发言的五位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现场论坛。在曾老师对以上五位老师的发言进行总结之后,两位导师与五位发言老师就“什么叫带班育人方略”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探讨。曾老师认为,班主任思维极为重要。带班方略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可以融合班主任个人的特色和文化来制定育人活动,而不容忽视的是班级活动的构建才是真正的核心。季老师也指出:带班方略要有整体意识,有框架、有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序列化。本环节最后,五位发言老师对自己的论文写作也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与成长。

本次结业活动在瓯海区景山小学校长郑曼慧的讲话中接近了尾声。他代表学校向我们介绍了景山小学的办学理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工作室学员的感谢与祝愿。

好的教育,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帮助另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一起成长。班主任工作不仅是育人,也是一个自育的过程。通过这次结业活动,成员们以聆听的方式,感受教育智慧,有所思、有所悟,亦有所得。

 通过两年的学习,每位成员都有不同的收获与体验。虽然活动已活下帷幕,但学习仍在延续。教育反思的真谛就在于班主任要敢于怀疑自己、触碰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