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陈舒舒2023 > 本市信息 > 分析共性创设路径—“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探讨活动 ——记温州市陈舒舒“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分析共性创设路径—“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探讨活动 ——记温州市陈舒舒“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浏览量:273|发表日期:2023-12-04|来自:

“教研花开金秋季,同心掬得满园香。”在最美的季节,共赴一场数学的盛宴。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现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辐射、共赢的目标,温州市陈舒舒名师工作室于12月1日、2日在苍南县灵溪镇第三小学举办“图形与几何领域”专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一天半。

12月1日上午第一节课是由苍南县星海小学的杨艳青老师和五年4班的孩子们带来的研讨课《三角形的面积》。杨老师采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围绕“三角形的面积”这个主题,设计了两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等方式探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总结出转化图形法和割补法等探究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动手过程中深化了图形面积的概念。

第一节课后,是乐清市白石小学的叶秉正老师带来的主题为《以“结构化”串联单元 在建构中打通“学习链”——以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的观点汇报。叶老师从课标、阅读、研究、思考、实践五个方面入手,按照初识结构化、明确结构化、初构三维度、实施四环节、思三维四环的脉络细细道来。结合“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实践研究,得出“新知转化旧知”的学习方法,基于单元体系的学情的教学方法等宝贵经验,力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观点汇报后,是一节由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的吕黄云老师和五年1班的孩子们带来的研讨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吕老师利用观察活动框架的变化引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入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环节,从而进入本节课主题。课上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不同的剪拼法,将各种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计算出面积。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经历剪拼的过程,明析图形面积的探究方法。

   下一节课是由乐清市晨曦路小学的金王蕾老师和五年3班的孩子们带来的研讨课《三角形的面积》。课前,金老师在短暂的师生互动后直接给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利用“你有什么想问的?”“为什么要除以2?”“你想怎么研究?”等问题,打开本节课的探究大门。金老师在学习单上给出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设计了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等活动,利用学生在课上生成的探究作品,一步步完成利用图形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下午的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2节课例展示、1节观点汇报和专家引领。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由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周何何老师和三年3班的孩子们带来的研讨课《周长的认识》。本节课周老师从癸卯戏曲兔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了常见的平面图形。通过让学生指一指四边形的四条边的活动,引出一周的概念。紧接着周老师又创设了描一描、量一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由温州市城南小学的谷尚敏老师和四年5班的孩子们带来的研讨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课上谷老师通过创设在方格纸上表示物体的位置,并用数简洁的表示出位置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认识用数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一步一步优化用数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便性与简洁性。接着谷老师让学生参与通过用一个数对来确定另一个数对的位置、通过移动一个点来组成梯形等活动,让学生在辨析中发展空间观念。

两节课后,温州市道尔顿小学的罗娇嫦老师带来主题为《整体视角下“图形的运动”的实践与思考——以轴对称为例》的观点汇报。罗老师从理解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路径、整体教学思考等方面展开分享。罗老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范希尔理论对学生的几何思维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学习起点,明确学习路径,开展整体教学。

专业引领

陈舒舒 温州市临江小学

  陈舒舒老师指出新课程标准将图形与几何领域分为两个主题,一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另一个是“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今天我们研究的课例包含了这两个主题。陈老师认为我们在研究一节课时,应该是要同时研究一类课。建立同一类课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整体性的学习知识。把一个体系中割裂的知识勾连在一起,让学生感受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并且陈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一个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经历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陈裕鑫 苍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12月2日上午,苍南县小学数学教研员陈裕鑫老师为全体学员带来了精彩讲座《在“做中学”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老师从“为什么要重视做中学?”“我们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做中学?”“问题解决的习题怎么改编?”四个问题引领与会老师对问题解决进行思考。在陈老师风趣幽默的讲座中,老师们对解决问题的困惑逐渐明晰。我们相信,只要明确数学问题解决学习的价值,学会解决问题的标志,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同时通过学习数学来做数学,那么未来一定可期。

活动中感悟,实践中创新,一次次探讨、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实践。以研促教,潜心教学,温州小数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