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何必钻 > 本市信息 > 变!让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 ——温州市何必钻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变!让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 ——温州市何必钻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浏览量:1023|发表日期:2023-12-11|来自:

“大雪”已至,教研之花却绽放正盛。12月8日,温州市何必钻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瑞安市云江实验小学,围绕主题“让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开展工作室第三次专题教研活动。

第一“辨”

课堂观摩,深度学习

活动伊始,工作室导师何必钻老师便引导学员们就本次活动主题“让学生真实而有效的发生”确定观察点,分组进行课堂观察。学员们分为三组,分别以“看见思维的发展”、“看见能力的进阶”和“看见认知的提升”三个话题,带着一双“明辨”的眼睛,观察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早上的第一节课例,林海飞老师紧紧围绕“带着问题默读”这一要素,引导学生把目标分解为“想着这个问题”、“找到信息标记”和“思考问题答案”这三个极具操作性的步骤,并在课堂中反复实践,不断练习。在课前小调查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林老师引导学生围绕“灰雀去哪儿了”这一核心问题,带领学生去文中找证据说理由,争当阅读小侦探。整堂课将默读训练贯穿始终,课堂上散发着浓浓的思辨味。

 随后,潘碧榕老师则以带领学生以“深度游”鸟的天堂为情境任务,以“打卡攻略”这一表格作为支架,巧妙引导学生开展整体感知、词语辨析等学习活动,并依托“胶卷”支架围绕“什么在变?怎么变?”开展小组讨论,破译巴金动态描写的写作密码。从发现表达规律,到习得写作方法,逐步把知识点串联成动态而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

下午,陈林娜老师从“看图猜人”的环节,让学生聚焦主人公西门豹。课堂上,她立足学生学情,铺设“理情节、晓重点、悟智慧、讲故事”四个环节,让单元要素具象化,让孩子思维可视化。而在西门豹“惩治恶人”这一情节中,就“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激发孩子的思维,品悟名人智慧。陈老师在课堂中借助课后题和作业本的支架,将难点易化,学生有台阶可上,学习顺理成章。

郑银仓老师执教《司马光》,呈现了另一种小古文教学的打开方式。课堂上,郑老师多次创设冲突情境,从“瓮”与“缸”的样式对比,到“群儿”与“众”的人数对比,再到“众”与“光”的行为对比,以一线贯穿教学。再通过人物角色体验,试想自己就是司马光,从读准、读通,过渡到读好文言文。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与朗读,让思维提升、能力进阶展现在课堂上,从而读懂了《司马光》。

第二“辩”

诊学观教,智慧研磨

上午、下午的课例展示后,老师围绕主题“让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分组以“看见思维的发展”、“看见能力的进阶”和“看见认知的提升”三个话题开展讨论。各个小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

其中老师们肯定了《灰雀》教学中“课前调查表”的呈现,基于学生真实学情展开;而对于“灰雀去哪儿了”这一核心问题的教学铺陈中,不断实践“带着问问题默读”的操作化路径,实现了默读能力的进阶。而《鸟的天堂》中一举多得的打卡攻略,作为形象思维的支架,获得老师们好评;学员们也针对本课中“多角度变”、“穿插着变”、“长短句变”这几个方面的教学展开了热切讨论。

《西门豹治邺》一课,老师们则以“简要复述”作为讨论的重点,要习得这一方法,首先要明确其与“详细复述”、“概括”能力层级的区别;在认知的提升方面,还应使用语言支架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西门豹做法的妙处所在。讨论《司马光》这一课时,老师们聚焦文言文教学的方式,借助白话文大致感知故事内容后,再体会司马光的人物品质,使教学更具整体性、条理性、层次性。

第三“变”

导师引领,突破难点

导师何必钻老师结合四堂课例,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何老师针对本次活动主题“让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大变化:一是从解释归纳到探究发现,二是从知识能力训练到解决情境任务,三是从语言品析为重点到任务群功能为主导。

接着,何老师立足真实学情、教材内容,对四堂课例分别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优化建议。他强调“学得”和“习得”大有不同。“学得”是教师主动教学的,而“习得”是学生经由自己的反复实践最终学会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要“习得”。我们的课堂应呈现出由表层走向深层,由肤浅走向深刻,由单一走向多元,由碎片走向整体的过渡,从而让思维的发展看得见,让能力的进阶看得见,让认知的发展看得见。

何老师还指出,教路的清晰就意味着学生学路的清晰。上课前,应明确教学的起点,即学生能力的起点,思维的起点,认识的起点。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抵达到终点,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空间,就是我们教学的意义所在。从“思维的发展”、“能力的进阶”、“认知的发展”这三个维度重新审视课堂,让学习过程稳扎稳打,步步踩牢,才能让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

征途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辨!辩!变!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期待且研且教,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中探寻真实而有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