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1月10日,温州市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第5次活动暨温州市特殊教育“红研·送教”活动在平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以“聚焦个性学习 打造生动课堂”为主题,从课例展示、经验交流、专家讲座三个环节展开。
课例展示 精彩纷呈
活动第一环节,乐清特校的周洁静老师带来了生活语文课《好吃的水果》。周老师立足生活经验,从认读学生熟悉的水果入手,强调了朗读的清晰度。读词语“苹果”时,她利用半开合的纸片,将图片“苹果”藏在其中,学生通过发音“P”的气流将纸片吹起,成功看到“苹果”,进而加强学生气息的运用和发音的准确度。在朗读句子时,周老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口肌操,再朗读句子。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设计理念,也给予培智学生更多学习的可能。
第二节,平阳特校的蔡林意老师执教了培智生活数学《认识厘米》。蔡老师以视频中出现的问题为驱动,引出课题《认识厘米》。为突破重难点,蔡老师在实操环节运用动态图辅助文字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展示,并通过放大镜“关灯和放大”功能进行视觉辅助,强调“0”刻度线的位置。整堂课,蔡老师基于学生学习起点,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多维学习支架,从而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经验交流 研思共进
活动二环节,乐清特校的郭金辉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基于个别化教育背景下的学初学科论证》,他首先讲述了学校近年来致力于探索个别化教育的历程,接着介绍了各教研组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在地资源,合理调整相关需求,采取有效的策略,给予特殊孩子最大的支持和个性化学习。
温州特校的王思琪老师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智低段项目化课程研判》为题,着眼于核心素养、低段生活适应、项目化学习、方案设计、教学评价这五个维度,对培智低段的项目化课程进行了研判。她提出培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大大影响他们的生活品质,应在学期初和学期结束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估,提炼出他们的生活问题,结合丰富的评价方式,家校合作,在生活中解决学生的问题。
专家讲座 赋能前行
活动第三环节,工作室导师黄锦秀以《新课标下培智生活数学课程实施的思考》为主题展开专题分享。黄老师从特教生活数学课标和普教数学课标的关系为切入点,围绕培智生活数学课标实施的现状、普校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普校数学新课标对特教的启示三方面,指出课标、教材、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建议老师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加强学科目标体系研究;聚焦核心素养,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整合教学研究;坚持任务导向,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她希望老师们要读懂课标,把握方向;读懂教材,把握特色;读懂学生,把握起点;读懂课堂,提高效率。
紧接着,温州市特殊教育兼职教研员胡乐以 《学习逻辑视角下“生·动”课堂的思与行》作专题分享。胡老师从学习逻辑的属性和深度学习的概念入手,提出了“生· 动”课堂的理论观点。从认识学生、理论支持和应对策略出发,提出在课堂中应搭建多种支架,助力培智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和感知课堂。她指出“学、教、评”贯通的重要性,并强调只有巧用重复和进阶,学生才能积累足够的量进而达到质变。
本次教研活动给每位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培智课堂教学智慧的火花。
文/许祥程 陈伟伟
图/许祥程 陈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