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林彬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第13次学习活动如期相约云端。本期主题继续以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为主线,通过重构《比》单元整体教学,共同探究“数感”和“推理能力”两个核心素养的表现任务设计与教学实施。
首先,章勤琼博士梳理了学生“数的学习与理解”的具体表现、“数与代数”的知识内容及数学学科实践的三种样态。指出在《比》的单元教学中,学生要知道能从什么角度对数进行研究,如:从讨论“相片会不会变形?”中明白决定“相片会不会变形”的不是长和宽的绝对值,而是长和宽的关系,即它们的相对长度。
接着是陈洪杰老师谈自己在不同时期对“比”的不同解读,最早认为:比是为了刻画一种稳定的性质或结构而采用的一种数学方法。而在听了南欲晓老师的课以后,他对“比”又有了新的思考,认为“比”是为了比较的目的,罗列所有相关项目,以数学方法建构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是厦门市瑞景小学的教师团队带来的集体备课:素养导向下《比》单元整体教学备课实践。刘匹南老师先是介绍了整个教学团队研究的推进过程,再从单元内容结构化分析、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内涵、核心目标与具体表现、单元学习路径分析、单元课时计划安排、核心任务的设计与实践、后测等八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完整的备课流程实践方法。
随后是刘老师的课例展示《比》,以讨论“哪些国旗是标准国旗”为切入口,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关注到国旗标不标准与国旗的大小无关,而与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有关,再去研究长和宽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发现长和宽的倍比关系。
最后是陈洪杰老师对课例进行切片交流,提出数学的知识看上去是静态的、是符号的、是结构化的、是唯一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对数学的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是有独特的感受。把握住本质在变化的情境中更加容易迁移。当数学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本质有个性化的意义的理解时,教学的展开过程跟这种个性化的意义是双向塑造的,特别注意怎么教,有的时候是决定了孩子们能够得到什么。
学员心得
1
本次“陪你做教研”讨论《比》的教学,“比”是“比较”的延伸,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第一直觉是不可以把比的前项后项反过来写。比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将推理意识与比的知识进行关联,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感悟,有助于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有助于学生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
章娇萍
2
本期主题围绕《比》这一单元展开,研讨以“数感、推理意识”这两个核心素养素养的培养,章博和陈主编给我们做了理论的指导,厦门市瑞景小学的刘匹男老师做了课例展示。刘老师基于素养导向的表现性任务的设置与实施中进行了三次的调整,并详实地阐述其中的原由,正如陈主编所说的,“数学学习从来没有忽然不行的,也从来没有忽然会的,你不可能指望他没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就会,我们还是要把过程做充分。”刘老师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活动,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比是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而不是在老师的引导或告知中获得的,这样的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强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李小明
3
“比”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以往教学“比的认识”时,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比”概念的形式化解读,教学设计一般是通过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相除关系引入。刘老师本节课从三个方面考虑,①哪些量有关联,学生能找出有关联的数量;②有什么关联,尝试用加减乘除描述有关联的两个数量的变化关系,发现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③如何表示这种关联,能用比的概念来表示。本节课从元概念“份”“倍数”出发,让学生体会“变量中的函数关系”,揭示“比”的本质意义。既实现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沟通,也营造了主动探索的氛围。再通过对一系列结构化材料的辨析,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比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金杨芬
4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以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其中,对于《比》这个单元的教学,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章勤琼博士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在《比》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数。他通过“相片会不会变形?”的例子,清晰地展示了决定“相片会不会变形”的不是长和宽的绝对值,而是长和宽的关系,即它们的相对长度。这个观点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数的概念和性质。
接着厦门市瑞景小学的教师团队带来的集体备课展示,其中刘匹南老师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如何进行备课实践。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备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
最后,刘老师的课例展示《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讨论“哪些国旗是标准国旗”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从而发现长和宽的倍比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既有趣又有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将对我未来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