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海跃2023 > 本市信息 > 深耕“数据意识”,共享“研”途成长——温州市金海跃“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深耕“数据意识”,共享“研”途成长——温州市金海跃“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浏览量:241|发表日期:2024-03-23|来自:

深耕“数据意识”,共享“研”途成长

——温州市金海跃“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五次活动

携一缕春天的芬芳,凝一份教育收获。为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以生为本”课堂理念,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3月19日,温州市金海跃“名师送教”工作室成员齐聚龙港七小举行“聚焦统计本质,培养数据意识”主题研讨活动,工作室全体成员、跟岗新教师、龙港七小全体数学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一、课例展示

第一节课是来自龙港市第七小学的余情瑶老师和五年(3)班的孩子们一起探究的《折线统计图》。余老师巧设游客人数的情境,让学生从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到画折线统计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课堂上余老师引导学生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并在多次对比辨析中凸显折线统计图的价值。

第二节课是来自瓯海龙霞实验小学的何蓓蕾老师执教的《平均数》。本节课以投篮情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的关键问题设计到位。在一组数据中聚焦用一个数代表王东的投篮水平,两组数据中思考谁是最佳球员,再到大数据感受平均数的区间性并培养数感,最后在“生活中的平均数”环节中拓展数据、分析创新,整体设计层层递进。

     

二、试课展示

鹿城瓯江小学的陈媛媛老师试课的内容为《数据收集和整理》。她首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制定校服选择颜色的情境,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投票统计的全过程。其次,引发冲突——一个班的投票结果,不能代表全校学生的意见,自然地引出隔壁班的统计。让学生再次体验调查过程,激活抽样调查经验,优化正字记录法。练习环节,层层递进,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龙港二小的薛佩佩老师试课的内容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她从出生率这个情境出发,带领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特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地分析,尝试读取数据背后的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体会数据的作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龙港十三小陈传构老师试课的内容为《平均数》。他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导入,让学生经历用平均数来体现数据特征的过程。用“移多补少”和“总数÷份数”的方法贯穿整节课堂,让学生感知平均数的意义,体验平均数在统计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强调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瓯海南白象小学的陈培慧老师试课的内容为《乘法分配律的整理与复习》。陈培慧老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将乘法分配律一课进行复习与整理。整节课紧扣“苹果”,联系相同的因数,构建乘法分配律模型。整体设计上借助习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更深的认识。

                          

三、读书分享

龙港七小的王渊博老师结合实例,着重分享数的概念一致性和数的运算意义一致性两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理解,阐述了数的概念和运算一致性的具体体现,既深刻又明了。 

龙港十三小的薛小敏老师分享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薛老师从这本书的结构、课例、教学启示三个角度进行分享,以“感受运算的一致性—小数除法”为例,深层剖析了运算一致性的重要性,凸显了这本书的魅力。 

瓯海仙岩沈岙小学的林彬思老师带来了郜舒竹教授的《小学数学这样教(第2版)》的分享。林老师从书本的主要内容: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以及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展开,结合自己的理解,深刻解读了郜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及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指导。

       

四、互动研讨

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围绕各节课分组开展卷入式议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认真讨论,反馈自己小组的观点和建议,实现工作室“教以共进,研以致远”的目标。 

五、专业引领

最后,工作室导师金海跃老师就上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分析,她肯定了6位老师的学科素养,点出了每位老师对课的设计处理中值得欣赏的地方,同时也针对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另外,金老师还针对读书分享的内容,结合具体课例,对数与运算的一致性做出进一步解读:在教学中要建立整体认知结构,还要把握教学内容主线与相应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

每一次遇见,都是最美的开始;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自我蜕变的修行;每一次奔跑,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此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成员提供了一个智慧共享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老师们在思维碰撞、智慧互享的过程中收获新经验,收获新成长。

     

    




摄影:金宗正    通讯:傅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