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翁小东名师送教与徐洁茹名师工作室在瑞安市仙降中学共同举行活动,工作室全体学员参加
第一节,由徐洁茹名师工作室的胡芳芳老师带来一节公开课《智能识别溺水装置》。本节课围绕新课标中的“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变化、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工程设计与物化”三个核心概念,以“智能识别溺水装置”电路设计为主线,复习电磁相互作用、物态变化、沉浮原理等三个方面知识,结合力与电之间的转换,渗入科学转换法,涉及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电磁铁、欧姆定律、滑动变阻器等科学核心知识。学生们分别通过选择器材、设计电路、评价电路、测评电路等过程,掌握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以及压敏电阻的真实应用。学生们在整个探究过程,学会设计电路、迭代方案、修正完善改进方案,总结梳理思考问题的方法,形成处理问题的能力,多样化的设计,不固定的答案,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发散创新能力。
苏园园老师的教学过程首先通过环节一激趣引入:通过类比法以水流大小类比电流大小,增强学生对电流的感官认知,进阶应用模型帮助学生感性认知理解电流概念,进阶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信息,了解电流符号、单位及常用用电器的电流值;环节二建构新知:比较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这些测量工具的异同点,迁移应用、分析归纳测量工具的0刻度、量程、最小刻度,进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电流表的结构及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环节三实践应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信息概述电流表使用方法,进阶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测量两电路电流大小、小组合作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分析归纳总结规范使用电流表、拓展延伸—制作规范使用电流表说明书。苏老师的课堂是一节层层递进式的思维课堂。
金丽坚老师的《氧气的制取》属于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内容。本节说课教师从教学分析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教学分析:首先从教材角度论述氧气制取在第1节课地位;再从学情角度指出学生首次接触气体制取的重要性,从而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维模型的构建;最后从新课程标准的四维素养目标讲诉本节的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教学过程:以熟悉的疫情热点-制氧机导入引出氧气的工业制法,再从化学变化角度提出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接着以过氧化氢制氧气构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维模型——“原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最后拓展到气体方法制取氧气如何操作。本节说课的亮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型,通过模型构建过程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从而迁移应用于其他气体的制备。
说课之后,由瑞安飞云中学的浙江省正高级教师翁小东老师分享了《基于思维进阶的课堂教学》。新课标引领课堂教学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初中科学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基于思维进阶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学生思维进阶发展规律,并让教学走在进阶之前,促进科学思维进阶螺旋发展。翁老师分别从思维进阶的课堂要素组成,思维进阶的路径,思维进阶课堂实践三个方面分享课题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苏园园老师《电流测量》一课为例,分析思维进阶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用思维进阶的视角撬动科学课堂教学变革。
最后,徐洁茹老师分享了《初中科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通过多个项目化教学实例的分析,让老师了解项目化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呵护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并体验包括学科知识在内的外部世界,发展对学科以及外部世界的内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