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创新的夏风中,我们迎来了一场旨在启迪思维、深耕课堂的教育盛事。为了深刻领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精髓,引领教师队伍迈向专业发展的新阶段,2024年5月23日至24日,温州市雷祖听“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0次活动、龙湾区雷祖听名师工作室第9次活动在海区第二实验小学、永嘉县城北小学顺利举行。
章洁静老师,来自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一小学,章老师与二年级学生一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之旅——《数的估计》。课堂上,她巧妙引导,让学生们的估算智慧竞相绽放,通过多元交流与实践尝试,深化数感,锻造灵活的估算策略。章老师的教学如行云流水,逻辑严密且节奏明快,成功催化了“学会”到“会学”的教育转型,生动诠释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精髓,展现了教育创新的鲜活力量。
雷祖听老师在《图形的旋转》课上展现了他的教学风采。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导入,判断是否属于旋转,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再由线段AB的不同旋转到三角形ABC的灵动旋转,他精妙地构筑了对“旋转三要素”的深刻理解框架。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与演示,雷老师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带领五年级学生在严谨的几何逻辑中穿梭,步步深入旋转的奥秘。课堂上,他强调实践操作与理论的融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图形变换的规律,将复杂的旋转原理简化为可触可感的知识模块。雷祖听老师的这堂课,无疑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生动诠释,让学生在动手与思考中,悄然掌握了图形旋转的精髓。
来自温州市鞋都第三小学的朱芯瑜老师带来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课》。朱老师通过让学生表达“0.3”的意义、联想与“0.3”有关的小数、“0.3”小数点移动会带来什么变化、0.003( )=0.3( )括号里可以填什么单位、在数轴上找一找哪些两位小数≈0.3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表达小数的意义到应用小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计数单位的重要性。课堂素材均来源于学生活动,串联自然,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来自永嘉县上塘城西小学的周岳静老师带来四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周老师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数学,询问学生“今天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你觉得可能学什么?”,引出乘法竖式和乘法横式的关联、“拆——乘——加”和乘法分配律的关联、古今竖式的联系。通过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有几层”,归纳笔算乘法结构,为拓展多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奠定了基础。
来自乐清市晨曦路小学的黄慧如老师带来的四年级下册《运算律复习课》。黄老师以“想”、“写”、“说”的活动,沟通回顾乘法横式、竖式与运算律的关联,让学生在汇报交流自己的作品中发现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各种运算定律。通过学生的讨论,整理出学习过的各种运算律不同的特点和共同点即结果不变。最后,运用练习让学生发现运算律不仅可以进行简便运算,运算律还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感悟运算律的应用。
来自温州市百里路小学朱国涛老师带来六年级下册《运算律总复习》。朱老师从学生课前作品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原来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运算中他们都运用了运算律。本节课突破常规计算课,将算法和运算律勾连,引导学生感知运算律是确定算理和算法的重要依据,习得运算方法,学会运算推理。
来自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的郑冬冬老师来带六年级下册《数的认识总复习》。郑老师通过“4可以表示什么”引入,逐步让学生感受计数单位的重要性。整节课围绕着计数单位展开,带领学生复习小学阶段认识的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性质、大小比较等,体现了数与代数教学中数的“一致性”理念。
来自温州市新田园小学的徐淳淳老师带来《深入本质知理,联结运算通理》的观点报告。徐老师深入浅出地为在场老师解读了“大概念教学”理念,揭示了《运算律总复习》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并启示大家:数的运算离不开运算律但学习运算律的目的并不等于简便运算。
来自温州市市府路小学的周慧老师带来《结构化视角下感悟数概念的一致性》观点报告。周老师指出结构化教学是将已经学习过的零散知识按照一定脉络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提炼、完善逻辑的过程。因此《数的认识总复习》围绕计数单位,使学生夯实数学概念、体会各种数的前联后延,形成数的概念体系,发展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等。
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陈娟梅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陈老师首先对本次活动上课的老师表示了感谢,接着激励在场所有老师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要有新的理解、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复出新结构,通达新境界。
教学月刊的王永锋主编以专题讲座《教学研究从何开始》为轴,为在场学员开启了教研智慧之门。他深刻剖析了教研论文与经验总结的异同,细述参赛论文与发表论文的精微差别,更引领听众从教材细微处挖掘微研究的广阔天地。这场讲座,旨在以全新视角激发每位教师的研究潜能,期冀大家满载新知,掌握开启教学科研新篇章的金钥匙。
在智慧的火花与热烈的掌声中,本次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我们相信,每位参与者都已蓄满能量,准备在教学与研究的征途上迈出新的步伐。教育之路漫漫,愿我们不忘初心,持续探索,将今日所学化作明日育人的甘露,滋养每一颗求知的心灵。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再次相聚,共享更多教育的光华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