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蔡永 > 本市信息 > 历史交融研学路,项目智启新篇章------记蔡永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历史交融研学路,项目智启新篇章------记蔡永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浏览量:223|发表日期:2024-06-05|来自:


 

为深入研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531日,温州市第三届项目化学习博览会初中历史专场在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举办。温州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小芳、鹿城区初中社会·法治教研员蔡永莅临指导。

本次活动围绕“基于项目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主题,精心安排了教学展示、案例分享及专题讲座三大环节。

 

银幕故事,历史重现

活动伊始,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林鸿鸿老师带来了精彩的公开课《光影穿梭:追寻改革开放的时代印记》,开启了一场“以电影为媒介探索历史”的奇妙旅程。

该课利用“电影”这一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引领学生以创新的视角审视和理解历史。林鸿鸿老师从开设专属温二实的历史与社会学习账号及历史影片解说视频活动入手,详尽介绍了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前期策划流程。课程以制作“改革开放”主题电影系列视频为主线,通过比较电影与真实历史的异同,激发学生思考电影如何在历史真实性和艺术表现之间取得平衡。互动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了他们对电影与历史的独特见解。此次课程不仅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学习历史的新路径,更激发出他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借助电影这一独特视角,学生们得以更深入地领悟历史,进而培养其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

 

 

历史融汇,跨界智启

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徐晓燕老师开展了一场以“从历史镜像洞察鲜活历史”为主题的评课活动。徐老师依据课程标准中对跨学科主题活动多样性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调研深入了解学情,巧妙地运用电影解说的形式搭建起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项目围绕制作“观影指南”、“挖掘”电影、“阅读”电影、“解读”电影四个部分展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历史视角认识同一历史时期,并通过不同历史资料的相互印证,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该项目实现了跨学科学习从学科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使学生在整个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中了解电影艺术创作的虚构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挖掘全新的历史视角,增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王雅雅老师进行了以《画里有话:解码名画中的历史》为题的案例分享。针对学生“喜欢读画,但看不懂画”的真实情境,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七年级社会组设置了一个驱动性问题:“如何让历史课本里的名画‘活’起来?”他们选取了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上的名画,以学生的视角,以名画为媒介,深挖其背后的历史。在活动中,学生担任历史名画讲解员,通过PPT解说、现场交互问答、现场演绎名画等形式让画作活起来,并将演绎的名画视频上传到温二实社会组专属的学习账号,形成历史课本名画讲解系列视频。通过“读画-品画-解画”的过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补充历史名画相关信息并与之对比、印证,学会了图文互证的历史学习方法。此次跨学科项目的开展,让学生和老师深刻体会到历史其实就在身边。

永嘉县实验中学的林礼琼老师带来了《温州铁路,载梦前行》。林老师根据课标,结合温州铁路建设发展历程,综合应用历史、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带领学生整体体会温州人民的逐梦历程,由铁路梦,感温州人精神。项目以“设计宣传手册”为驱动,解决“宣传手册从哪些方面宣传温州铁路”的问题。学生完成四课时的探究学习,通过资料收集整合、实地考察访问、一小时交通旅游圈攻略绘制方式,清晰梳理温州铁路的发展历程,了解其今朝影响,展望温州铁路未来,最后将各小组所得按模块整理成册、展示交流。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林彬彬老师分享了《探寻歌曲中的历史:共建“歌唱中国”历史体验馆》。林老师巧妙地将音乐的灵动渲染力与历史的深厚底蕴有机结合,用音乐演绎中国,以设计“歌唱中国”历史体验馆为驱动问题,帮助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体验中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对抗美援朝时期代表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改革开放代表歌曲《亚细亚的孤儿》的欣赏与挖掘,探索歌曲背后的历史价值与深意;从《恭喜恭喜》曲调的转变感悟中国发展;利用sunno AI创作,将知识融入歌词、历史融入乐谱、科技赋能跨学科。最后,林老师从现阶段成果中总结经验,对体验馆跨学科项目进行展望与思考。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曾跃慧老师带来了《制作<< span="">辛亥革命青春纪念册>》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设计。曾老师基于单元大概念教学、常态项目化、创新作业形式设计理念,根据课标、关键问题、重要事件提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核心概念,制定单元项目驱动问题“制作辛亥革命青春纪念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人物生涯轨迹图、策展篇章设计、观点报告、电影旁白设计、历史场景演讲稿设计、图片解说、图示呈现历史评价等子项目,深挖民主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做到以项目赋能,助素养提升。

历史智慧,启迪未来

最后,鹿城区社会·法治教研员蔡永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始于问题,终于素养——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的思考》专题讲座。这场讲座仿佛一场知识的甘霖,不仅滋养了在场每一位教育者的心灵,更为他们揭开了跨学科学习的新篇章。蔡老师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宏观的视角,构建了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框架,将原本错综复杂的概念梳理得清晰而有序。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跨学科学习的教育内涵与实践价值,让在场的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讲座中,蔡老师不仅提出了主题确立与设计策略,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模型作为支撑,为教师们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有效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模式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这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犹如一盏明灯,为教师们开展高质量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蔡老师的讲座不仅丰富了教师们的专业知识,更激发了他们探索跨学科学习的热情。

 

项目化学习,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走出书本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形成高阶思维,挖掘学科深层知识、逻辑,践行项目化学习促进知识深度迁移和理解的初心。社会组教师在日后的教学教研中,也将继续深耕项目化学习,积极响应新时期学科建设要求,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项目化学习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