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文言文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温州市卢立银名师工作室于3月14日在温州新星学校开展了以“探究文言教学的途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第一堂课由温州新星学校的余作君老师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余老师围绕着中考创设以不同身份劝说同学的真实情境,从“赏·劝之言”入手,请生走进文本抓住具体的语句品读邹忌委婉的规劝艺术,紧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整合初中课本中的劝谏类文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比阅读,总结发现劝说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劝谏文的评价量表,最后将量表应用在真实的写作上,思路清晰,一气呵成,让劝谏不仅是语言技巧的提升,更是情感与智慧的融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在生活中运用,帮助他人走出困境。
第二堂课由马站一中的郑爱文老师执教《小石潭记》,郑老师以富有感染力的朗诵视频导入,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填写地点和动词,绘制游览路线,初步感受移步换景,紧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结合“景物-写法-特点”的表格式梳理,总结作者的心境变化,最后链接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探究其笔下小石潭与其人生的相似之处,如“小石潭位置偏僻-怀才不遇”的对应,最后以“恕己”、“奉壹”妙点其宽容以待、坚守自我的思想内核,从《小石潭记》到《江雪》,他的文字不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内心的独白,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欣赏文言文的美,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学会在困境中坚守初心。
基于以上两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学员们展开了深入的小组研讨,从课堂设计的逻辑性、教学环节的优化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与反思。在研讨过程中,学员们一致认为,一节高效的课堂应具备清晰的课堂主线,通过问题驱动和任务导向,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表层理解走向深层思考,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避免碎片化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情境创设和互动生成,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在研讨的最后,卢立银老师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与点拨。他指出,文言文课堂应围绕学生的真实学情和认知困惑,提炼出核心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推进的抓手。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将学生的课堂生成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追问、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已知”到“未知”的跨越。此外,卢老师强调,课堂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几处关键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终引导学生抵达文本的核心价值与思想深度,这种以学定教的理念,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每一次课堂的探索,每一次研讨的碰撞,都是对语文教育本质的叩问与追寻,前路漫漫,愿我们以初心为灯以专业为舵,永不止步!(图文:吴月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