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锦秀2023 > 本市信息 > 名师共赴春之约 特教联盟展新姿—— 记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5次活动暨甬温金衢四地联合教研活动

名师共赴春之约 特教联盟展新姿—— 记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5次活动暨甬温金衢四地联合教研活动

浏览量:1337|发表日期:2025-03-19|来自: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

 

3月12日,春风和煦,万物复苏。温州市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的成员们在黄锦秀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兰溪市曙光学校参加“名师赋能 研思共进”甬温金衢四地工作室联合教学研讨活动。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书记、校长陈建超、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副书记(正科长级)盛素明、兰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方君强、兰溪市特教教研员童筱玲及来自浙江省温和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衢州市温和名师工作室、温州市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金华市吴彰敏名师工作室、宁波市蒋岚名师乡村工作室的70 余位特教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启幕致辞 春启新程


开幕式上,兰溪市曙光学校书记、副校长章俊对各位领导、专家、教师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并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随后,兰溪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兰溪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方君强致欢迎辞。方主任首先对“甬温金衢”四地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向大家介绍了千年古城兰溪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他希望大家能借助此次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平台,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特殊孩子描绘出更美好的明天。

 

 

    课堂展示 春播智慧 


3月13日,来自四地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带来了12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她们不仅追求教学的极致,还以各具特色的教学法,将知识的精髓演绎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满载而归。教学中,老师们强调动手实践,设计了众多操作环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理解,提升技能。同时,她们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日常生活,注重生活化教学,使复杂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其中,温州市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成员朱玉贞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认识钟表面》生活数学课。朱老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教具和有趣的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时针、分针以及数字在钟面上的具体位置。她巧妙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朱老师的课充分展现了学教评一致性课堂的独特魅力,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为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提供了优秀范例。


金华市吴彰敏名师工作室胡瑶 《得数是3的加法》 宁波市蒋岚名师乡村工作室俞祎洁《生活中的轴对称》

温州市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朱玉贞《认识时间》   浙江省温和名师网络工作室倪小丹《天气预报》

 金华吴彰敏名师工作室王艺臻《分类》       衢州市温和正高级教师工作室叶莉《小画笔》

 兰溪市曙光学校黄智韦《小兔子乖乖》   宁波市蒋岚名师乡村工作室邬雅兰《认识人民币》

   金华吴彰敏名师工作室徐佩佩《小猴子下山》  浙江省温和名师网络工作室毛潘莉《7减几》

   金华吴彰敏名师工作室王柔玢《十几减10》  宁波市蒋岚名师乡村工作室罗科甜《认识人民币》

 

评课论道 春思涌动


3月14日上午,来自四个工作室的成员代表分别就12节课进行了深入的评课交流,他们的点评如同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教学思考的新天地。


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  暨慧慧

 

暨慧慧老师以“四位一体:素养导向的生活数学课堂构建”为主题,通过对《得数是3的加法》《7减几》和《十几减10》三节课的点评,提出了“学科素养、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支架”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她强调,教师应通过渗透数学思想、创设生活情境、深化感知操作、提供差异化支持体系等方式,落实这一模式。同时,暨老师也指出了当前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针对性地优化建议。



宁波市蒋岚名师乡村工作室  师鑫 

 

师鑫老师则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出发,以《认识人民币(一)》《认识钟表面》和《认识50元》三节课为例,探讨了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支持在降低学生课堂焦虑、增强自信方面的作用。她认为,多感官参与、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师情感投入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针对课堂干扰行为,师老师提出了建立情绪预警系统、优化压力缓冲设计等策略,并从核心理念坚守和教育目标达成两个维度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施路径。

       


金华吴彰敏名师工作室  吴小娴

  

吴小娴老师对《天气预报》《小画笔》《小兔子乖乖》和《小猴子下山》四节生活语文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她认为,这些课程都体现了明确的目标导向、生活化教学、个别化教育、支持性策略运用等特点。同时,吴老师也强调了生活语文实践的重要性,以及正确价值导向在培育学生公民素养方面的作用。她指出,课后评价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与学科知识要求。

 


衢州市温和正高级教师工作室  金子元 


 金子元老师则在评课环节中分享了自己对特殊教育领域的独特见解。他以《生活中的轴对称》《天气预报》《小画笔》三节课为例,感受到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与用心,以及特殊教育的魅力与意义。他强调,在这个充满爱的教育领域里,每一位教师都在用心耕耘,用爱浇灌,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绽放自己的光芒。

四位教师的评课发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考,也为我们指明了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反思、成长,为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题讲座  春润心田


研讨会上,来自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分别作主题报告,将活动推向高潮。


黄锦秀(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名师)

 

黄锦秀老师带来了《“学教评一致性”在特校课堂中的实践探索》的主题分享。她首先概述了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改革背景,并强调了研究并实践“学教评”一致性的重要性。黄老师详细阐述了“学教评”一致性的核心理念,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需保持一致性。她通过个性化学习目标叙写技巧、差异化评价任务设计策略以及教研组“三研三磨”研修流程等方面的讲解,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学教评”一致性的内涵。此外,黄老师还分享了在校本实践中实施“学教评”一致性项目的经验和反思,展现了该项目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温和(正高级教师、衢州市名师 )

 

温和老师首先对12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接着围绕《特殊教育类国家精品课的制作技巧》展开了专题讲座。她从背景目标、质量要求、遴选程序、评价指标等方面详尽地阐述了精品课的制作要求,同时结合实例和视频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温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为教师们制作精品课提供了借鉴意义

 

蒋岚(宁波市名师)

 

蒋岚老师以《培智课堂教学效能提升的有效策略》为主题,从教师成长的“乐研”和“勤思”出发,提出了教师成长需要研与思相结合。蒋老师重点介绍了课堂提问和课堂理答的概念、异同点以及实施方式,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她引用李正涛教授的语录“活在课堂里,教育即生长”,鼓励教师们不断追求专业成长。

 

吴彰敏(金华市名师)

 

吴彰敏老师则探讨了新课标与新教材背景下的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他从以标为本、以材为媒、以生定教三个维度出发,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课标、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吴老师分享了处理这三者关系的清晰思路,为培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教育追求与主张:眼里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心中有目标、课上有生活。

四位名师的讲座内容涵盖了特殊教育领域的多个重要话题,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心得共享 丰收硕果


陈丽

朱玉贞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面》一课,生动诠释了“学教评一致”的理念,并将其有效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她以课程标准为根基设计教学目标,以评价为导向规划教学流程,使课堂的每个环节——主题、内容、活动都紧密围绕目标展开,真正实现了教学设计与学习目标的深度融合。“独行快,众行远”,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研讨,更是一场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共享,期待未来继续在交流中成长,在实践中突破!

朱玉贞

参与 “甬温金衢” 四地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我的内心满是震撼与触动。课例展示时,老师们凭借创新教学方法与深切关怀,让特殊孩子积极融入课堂,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需无尽耐心与创造力。评课交流环节,暨慧慧老师从 “四位一体” 角度剖析数学课,为我打开新视野,让我意识到自身教学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名师引领阶段,黄锦秀老师关于 “学教评” 一致性的分享,让我领悟到精准教学的关键。我深知,在特殊教育路上,唯有持续学习、积极实践,才能给特殊孩子带去更多希望,助力他们勇敢逐光。

周碧贤

本次“名师赋能,研思共进”主题研修活动,通过四地12节优质课例的深度研讨与名师专题讲座的智慧引领,使我对“学教评一致性”理念在特教课堂的落地有了系统认知。在分层教学展示中,温州地区的《认识时间》课例通过“目标梯度化、任务菜单化、评价动态化”的三维设计,让不同能力层级学生在完成个性化作业时,真实呈现出教与学的精准适配。宁波团队创设的超市购物情境教学,将生活能力培养目标具象为货币换算准确率、独立采购完成度等可观测指标,其过程性评价工具的开发尤其值得借鉴。

曹媛媛

活动中,温州市名师黄锦秀关于“学教评一致性在特校课堂中的实践探索”的主题分享令我深受启发。黄老师提出,“学教评一致性”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评价环节高度统一,三者需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形成闭环。这一理念直击特殊教育课堂中目标模糊、评价脱节的痛点。她强调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叙写应基于学生实际能力,差异化评价任务需与教学目标精准对应,既要关注知识掌握,也要重视情感态度与生活技能的培养。未来教学中,我将更注重目标制定的科学性与分层设计,同时探索多元评价方式,让评价成为支持学生发展的工具。

陈旭野

听了十二位老师的课例展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优秀课堂的魅力,也重新让我审视了自己教学的方向。《认识人民币》《7减几》等数学课例生动诠释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真谛,评价不是最后的“打分环节”,而是贯穿教学全程的“导航仪”。《得数3的加法》设计“算式拼图”,学生配对数字卡时自然暴露思维漏洞,老师用“你是怎么想的?他的方法和你哪里不一样?”等提问代替单纯判断对错,让同伴互评成为学习资源。这次学习让我顿悟:课堂中的每一句对话、每一次操作都是评价的契机,把“教学评”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李思思 

活动中,蒋岚老师的主题讲座“研。思:教师成长视角下培智课堂教学效能提升的有效探索”令我深受启发。蒋老师强调师生互动尤其是提问和理答对于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思维提升的促进作用。提问要基于目标内容和学生情况,旨在促使学生思考和提问;而理答则是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其回答的回应、评价、引导和拓展,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状态。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激励性理答、目标性理答和诊断性理答有机运用到教学中,促进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

邹淑倩

本次研讨有幸观摩四地12位教师的精彩课堂和四位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吴彰敏老师的《以标为本,以材为媒,以生定教》中提到,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能力,做到眼里有学生,这让我想到了日常的学习评价也应当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什么样的评价是学生喜欢的,学生理解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以评促学。另外师鑫老师结合学生心理进行了评课,她也提出教学过程中,要降低学生的焦虑,增强自信,通过操作活动支持,同伴支持与积极的正向反馈等等,从学生角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陈伟峰

本次研修围绕特殊教育核心素养,以“名师赋能,研思共进”为主题,聚焦分层教学、生活化情境与学习支架支持。通过12个课例的精彩展示,让我深刻感受到分层设计的精准性与教学落地的有效性。胡瑶老师的《得数是3的加法》一课,通过整理饼干盒的生活化情境,将抽象的加法运算具象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操作学具中理解“合起来用加法”的核心概念;俞祎洁老师《生活中的轴对称》通过折风筝、剪窗花等分层任务,引导学生在“折痕即对称轴”的探索中建立空间观念,C组学生借助半成品图案也能体验成功;让我对于特教课堂有了新的思考。

此次四地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不仅加强了各地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展望未来,黄锦秀“名师送教”工作室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携手各地教育同仁,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文:邹淑倩、陈丽慰

图:兰溪曙光学校 余秋艳

审核:黄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