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芬芳,温暖如约而至。4月1日-2日,钱勇名师工作室学员参加了在瑞安市罗凤第三小学、瑞安市平阳坑学校举行的2025年温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绿色耕耘”送培到县(瑞安)活动。
本次活动在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肖雯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本次送教分为小学专场和中学专场两个板块,活动内容涵盖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观点分享及专家答疑等多个环节。
精彩课堂显理念
小学会场:
乐清市丹霞路小学的王温泰老师,瑞安市罗凤第三小学的李茹思老师,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的高建成老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连续跳跃练习方法2:敏捷圈十字跳》、《快速跑运用方法1:城市赛车赛》、《跨越式跳高:起跳后两腿依次过杆》三节精彩纷呈的课堂。三位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四化"课堂转型理念,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结构化和教学组织小组化方面做出了示范。
王温泰老师执教的《连续跳跃练习方法2:敏捷圈十字跳》以"哪吒风火轮大赛"为情境导入,通过趣味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堂呈现三大特色:一是创新使用敏捷圈器材,通过十字跳变式训练实现教具的高效运用;二是采用"问题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落地稳定性"与"重心控制"等核心问题进行探究;三是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了技能习得与思维发展的双重目标。
初中会场:
在中学专场的课堂展示环节,三节课例均体现了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创新。林华荣老师执教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江鑫老师设计的《耐久跑练习方法1:折返跑》突出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何雷老师展示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练习方法1:移动+垫球》则强调技术运用的实战性。
何雷老师紧扣新课标要求,通过"移动+垫球"的渐进式教学设计,从基础动作练习到组合技术训练,最后以趣味积分赛巩固技能。课堂中,何老师巧妙运用问题链引导和自制教具,帮助学生掌握预判、移动和垫球到位的技术要点,同时注重团队合作与探究学习。整堂课结构严谨,练习密度达75%,运动负荷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三有四化"的教学理念,展现了体育课堂改革的创新实践。
深度交流 探“四化”
教学研讨环节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六位授课教师首先围绕各自展示课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法和课后反思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全体教师分组展开深度研讨,聚焦"四化"课堂转型主题,通过真实课例深入剖析"四化"理念的落地路径。在热烈的讨论后,各小组推选代表登台汇报研讨成果,分享对"四化"转型的独到见解。这场富有成效的研讨活动,既让"四化"理念在课例实践中生根发芽,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创新实践启智慧
在经验分享环节,五位一线教师呈现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创新成果。徐茜茜老师在《操舞课堂改革的创新实践》中,突破性地构建"观察模仿-合作学习-创编反思"三维目标体系,将传统技能教学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平台。谢素老师带来的《小学体育"导问"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与改进,创新设计五步教学法,成功实现从技能训练到思维发展的教学转型。
林瑞春校长以《农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实践》为题,全面介绍了平阳坑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与发展规划。管浩森老师在《初中体育"多维挑战"教学实践》中,系统阐述了挑战性任务的设计策略,强调教师要精准把握介入时机与方式。金碧老师分享的《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四化转型》,为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框架。
专家答疑解困惑
在总结答疑环节,工作室负责人钱勇老师对展示课例和观点报告给予了专业点评与充分肯定。随后,针对教师们提出的各类教学困惑,钱老师从教育理念到实践操作进行了系统指导,强调要把握"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在教学设计中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他建议教师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立足课程标准,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实现育人目标。这些富有洞见的专业指导,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改进方向,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
此次活动无疑是一次体育教育的精彩展示,为瑞安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次活动,与会者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