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周康平 > 本市信息 > 梳理探究觅新径,同课异构展匠心 ————记温州市周康平第三届名师工作室第16次研修活动

梳理探究觅新径,同课异构展匠心 ————记温州市周康平第三届名师工作室第16次研修活动

浏览量:1502|发表日期:2025-04-28|来自:

   2025年4月27日,温州市直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举办。周康平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观摩学习,共同见证了八节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的《兼爱》同课异构优质课展示。本次活动紧扣新课标“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展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新范式,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反思契机。



第一节课,执教老师从“兼”的词义出发,启发学生思考“兼爱”的内涵,通过梳理文本中的“多余内容”,探究墨子“朴拙繁复”的言说风格及成因。

第二节课,指教老师以哪吒视频导入激趣,通过“点墨梳脉——儒墨辨义——泼墨探思”三个课堂环节梳理文脉,探究墨子的言说风格,并指导学生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第三节课,指教老师以蜜雪冰城“信任危机之害”的微短评写作为情境任务,通过梳理与探究《兼爱》的文本,立论说之形,明论说之魂,最后破现实之题。

第四节课,老师则以“破上课打瞌睡之难题”为情境,通过梳理“繁”与“简”的关系,探究《兼爱》繁复的原因,并为学生提供句式支架,来完成情境任务的续写。

第五节课,执教老师以“相似与不相似”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兼爱》文本的逻辑力量。教师引入“相似性理论”,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中的相似论述,进而挖掘“相似”背后蕴含的“不相似”深意,并设置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对比分析环节,深化学生对不同思想流派的认知。

第六节课,教师以“理足气盛”为切入点,重点解析墨子的论说艺术。通过“梳兼爱之理”“理兼爱之气”“究兼爱之根”三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对文本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

第七节课,教师以两段风格迥异的劝说话术导入,抛出“如果你是鲁班,你被墨子劝服了吗”的思辨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明晰‘墨辩’议题”“探究‘墨辩’之风”“剖析‘兼爱’内核”三大教学任务,带领学生深入领略《兼爱》中独特的墨辩艺术。

第八节课,教师开篇即呈现“窥乱世风云,探墨道至情”的课堂总任务,以“理乱世之象”“探兼爱之道”“察墨子之心”三大环节贯穿始终。教学过程中,从“循迹”到“究理”再到“质辩”,层层深入:运用表格和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通过“兼爱”与“兼利”的辩证比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后将《兼爱》思想与当代社会案例有机结合,彰显经典文本的现代价值。

八位执教教师各展所长,或深耕文本梳理,或拓展文化比较,或关联现实议题,充分展现了“梳理”与“探究”相互促进的教学智慧。

课后研讨环节,工作室成员围绕“梳理与探究的课堂实施策略”展开热烈讨论。每位老师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观摩课进行了深入点评。周康平老师在总结发言中特别强调:“‘梳理’是构建思维的脚手架,‘探究’是提升思维的攀登梯,二者最终都要指向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本次活动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梳理与探究”的教学理念有机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周康平名师工作室将继续秉持“教研共生”的发展理念,通过团队研修助推教学改革,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学生思维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