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816|发表日期:2025-05-07|来自:温州市黄海欧“名师送教”工作室
为贯彻落实温州市2025年版小学数学教学常规,促进课堂变革,加强工作室各成员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温州市黄海欧名师工作室第25次活动4月30日下午在晨曦路小学互联网+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特邀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小学数学师训员王炜莅临指导,同时汇聚晨曦路小学、城东二小、柳市八小、柳市十七小数学教师共同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说课】
说课环节,胡希贤老师通过课标解读,锚定“空间观念”核心素养,指出“图形的旋转”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几何直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从整体感知到要素刻画的过渡。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发现各版本教材都是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绕哪个点”、“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三个方面抽象要素,表达出线段的旋转,再到图形的旋转,体会旋转的含义。五年级学生对旋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并具备一定的画图经验,但学生对旋转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整体的感知上,无法从定量的角度完整地分析描述,因此本节课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理解旋转三要素决定了旋转运动的结果,而图形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的运动方式都相同。
【上课】
李微珍老师与五(1)班学生为大家带来《旋转》一课。李老师首先通过春晚机器人舞蹈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唤醒生活经验,随后围绕“线段旋转”展开,通过开放性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并通过互动游戏强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点的旋转”与“图形旋转”,借助动态演示与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旋转本质,理解图形上所有点的运动一致性。最后,通过绘制与验证旋转后的图形,引导学生从形到线再到点的转换,优化解题策略。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操作与反馈评价,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符号思维的跨越,实现了空间观念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双重提升。
【评课】
黄慧如老师对《旋转》一课进行点评。本节课从春晚机器人视频导入,唤醒生活经验,与时俱进。然后李老师设计线段旋转的开放性任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抽象出旋转的三要素,并通过巧妙的追问,使学生感知线段旋转与点旋转的一致性。接着李老师运用结构化任务探究面的旋转。李老师引导学生用旋转三要素进行错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借画法描述,将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关键边或点的旋转。同时,李老师注重实践操作,聚焦反馈汇报,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黄老师建议本节课可以再思考如何沟通轴对称和平移,让图形运动本质落地,以深化知识体系。
【专家引领】
王炜老师对这节课展开点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中下学生,给他们思考时间,对优生要合理引导。在图形旋转教学上,不能直接让学生用实物旋转,可转化为点或线段的旋转,并提炼正确画法,通过对错例的分析强化旋转正确性。同时指出选取学生作品也很关键,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角度教学。
随后,王炜老师带来讲座《“空间观念”与培养策略》,围绕教师专业发展与数学教学要点展开。强调教师应重视基于内容的研究,尤其要深入理解空间观念等数学概念。教学评价方面,教师需具备及时判断能力并合理组织语言。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通过分层教学、提供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像在图形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分解图形、理解图形关系。此外,还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职业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