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谢作俊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9次活动在瑞安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本次活动以“基于职业素养的班级活动设计”为培训主题,以专题讲座、示范课展示、说课评课互动研讨等形式展开
一、示范引领1.瑞安市塘下职专陆黎明老师现场展示《精工铸匠心:数控少年的“素养升级”》主题班会课。
陆黎明老师结合专业课学习中的实际存在的“毛刺现象”,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辩论领悟好习惯好品质的重要性。以学生问题为切入点,环环紧扣,带领数控少年在学习中提升素养。
瑞安塘下职专副校长潘锋做详细点评,评价这堂班会课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班会主题紧扣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结合学生实际技能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指出班会课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潘校长也提出职业素养提升措施需进一步细化:建议教师在班会后与学生共同制定职业素养提升计划,明确具体目标和措施。
永嘉职教中心王乐老师《破冰行动,净在手中》由冰山图片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围绕卫生管理,设计由表及里,深入挖掘表象背后的隐藏问题。引领学生关注习惯问题制度问题以及态度问题。以情境创设、呈现课堂很好的教育效果。陈启明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点评。
陈老师从“育人理念和“教学设计”“实施效果”三方面进行深刻点评。给予了本节课高度评价。陈老师认为这节课理念有高度,设计有梯度,实施有温度,是一堂兼具思想性、实践性和感染力的优质主题班会课。本节班会以 “冰山模型” 为认知工具,以 “问题解决” 为行动主线,以 “情感共鸣” 为动力引擎,不仅破解了班级卫生管理的具体难题,更构建了 “理论认知 — 实践操作 — 价值升华” 的育人范式,为中职班级管理课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 “就卫生谈卫生” 的浅层治理,将日常管理转化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公共精神的教育契机,真正实现了 “管理即育人” 的教育本质。陈老师也提出了优化建议:用细节打磨与深度拓展。加强专业融合、延长效果追踪、深化家校协同。
塘下职专张瑞祥老师引用冰山理论的核心词“看见”展开分析职业素养在中职班会课中的渗透。首先是“看见学生”:以学生需求为起点,激发内驱力;其次是“看见专业”:以专业能力为根基,强化职业认同;最后是“看见职业”:以职业世界为镜像,培养职业适应力。
二、互动研讨
1.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李豪好老师《我心中的完美幼师》
李老师通过素养连线和AI补充,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所要具备的全面职业素养。通过情景演练和职业画像,明确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自身的不足。通过微辩论和共筑素养树,践行提升职业素养的方式并表达决心。任素芳老师对此课做了精彩的点评。
任素芳老师认为:中职班会课设计的核心要素应该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为特色,以成长为目标”从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及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考虑。任老师的分享让老师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中职主题班会的设计与评价方向。最后,她在在详细生动的教育经验分享之后提出:班会课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颗埋进学生心里
的种子,需要专业的水土、情感的阳光和行动的浇灌。
2.温州市洞头区职业技术中学丁康康老师《信念筑梦,职海扬帆》
通过“识信念、树信念、立信念、践信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念,了解信念对个人与国家的意义。通过“信念之星”“目标金字塔”等活动,将信念落实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觉醒年代”“逆袭之路”体会先辈和榜样的“信念力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林华老师对本堂课做了重要点评。
林华老师特别指出班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本课在认知、情感、意志三个维度刚好符合班会课知情意行的三个方面。其中的有关学长的素材很接地气,但是分析还需深入。如果本堂课的切入口小些再聚焦些,整体设计将会更有层次感,思考有冲突点,思辨之后将引发学生更多共鸣感,这堂课最可圈可点之处,是助力学生找到成长的希望。
3.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江韵协老师《做时代青年,书红色精神》利用AI技术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沉浸式体验理解红色精神内涵,结合专业发扬红色精神,学生深刻体会不同年代青年人的爱国思想,感受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郑雅老师点评《做时代青年,书红色精神》
郑雅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本节课做了深入浅出的点评。首先肯定本节课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形式创新且专业融合。在主题的选择上贴合国家德育要求与学情特点,以“红色精神”为主线贯穿全课,聚焦“时代青年”责任,目标定位清晰,符合班会课立德树人的核心标准。课堂的教学结构清晰:按“知—演—践—书”四环节推进。课堂的形式创新:融合AI对话、音乐剧创编、角色扮演等多形式,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增强沉浸式体验,激发参与兴趣。另外专业融合:紧扣幼儿保育专业,引导学生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职业使命感。也有情感共鸣:通过本土红色人物(郑明德)、新时代榜样(徐枫灿)等案例,有效引发情感认同。同时郑老师建议,教学案例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4.龙港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汤佳慧老师《探龙狮精神 扬传统文化》;
汤佳慧老师从背景和学情出发,通过班级“葵花日报”热搜,真实校园资讯引话题,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通过“龙狮亮相”“龙狮课堂”等活动近距离感受舞龙舞狮魅力,了解舞龙舞狮的由来以及基本内容。激发学生作为未来教师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理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龙狮精神人人可为,把龙狮精神延伸到生活中,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何文斌老师点评汤佳慧老师的课:“三”优“两”提升:“三优”体现在教学切口小:从视频导入。其次选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再者能围绕学生专业展开。“两提升”包括课后拓展和课堂环节设计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专题讲座
1.瑞安市马屿镇梅屿学校蔡诚诚老师《绣球花开处,成长正当时》
蔡老师依照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设计”扎根萌芽:播种团结与希望,拔节生长:锤炼品格与韧性,绚烂绽放:展现多元成长“三个教学梯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蓬勃向上的、温暖有爱、多元出彩的人。
2.瑞安市莘塍中心小学谢苗苗老师带来的是班主任经验分享:《信而有度,爱而不宠》。
谢苗苗老师谈到班级的管理如同“疏导激流”——硬性堵截只会引发更大冲突,而通过赋予责任、提供舞台、明确边界,能将“叛逆能量”转化为“成长动力”。主张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打造教室“硬文化”让每一面墙说话,彰显环境育人的德育理念。
3.瑞安塘下职专孔彩霞老师《构建“三位一体”实践链,共创德育新生态》
孔彩霞老师提出班级活动不能局限于校园,家校社联动能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她从“家校携手启新程,搭建社区公益桥,挖掘资源助成长,聚光而行向未来”四个方面分享带班的实践与思考。她感慨地说:家校社三方共育,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多成长的机会,更让教育从课堂延申到家庭与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也促进班主任个人工作能力的成长。
温州市谢作俊名班主任工作室第19次活动以专业角度赋能班主任工作,也为班主任的工作拓宽了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