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方海东2023 > 本市信息 > 聚焦习惯培养与文化传承,共探教育深层价值——温州市方海东“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1次活动

聚焦习惯培养与文化传承,共探教育深层价值——温州市方海东“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1次活动

浏览量:265|发表日期:2025-06-12|来自:

2025 5 22 日至 23 日,温州市方海东“名师送教”工作室以一场 专业成长与教育实践创新 为核心的教学研讨活动在鳌江地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教育领域的专家与一线班主任,通过观点分享、课堂展示、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探讨了习惯养成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在现代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一、5 22 日:专业成长的思辨与探索

(一)观点分享与沙龙研讨

5 22 晚上,活动在鳌江拉开帷幕。首场活动以 我的专业成长 为主题,聚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现场,班主任们围绕 专业成长的关键阶段 展开热烈讨论,结合自身经历剖析了教育理念迭代、教学技能提升的路径。温州二中方海东老师在总结环节强调:“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在实践反思与理论学习的循环中实现质的飞跃。

(二)沙龙:解构专业成长内核

随后的沙龙环节,与会者从 学习力”“创新力”“反思力 等维度,梳理了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现场形成共识:班主任需以持续学习为基石,以班级建设为载体,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中实现专业突破。

二、5 23 日:课堂实践与德育理念的深度碰撞

(一)展示课:习惯养成的具象化教学

5 23 日上午,谢树慧老师以《精彩人生,从好习惯开始》为主题,开启了上午的教学展示。她以 惯用手 互动导入,通过 习惯黑名单 / 红名单 小组讨论、山东临沂天才少年张恒的案例视频,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习惯对成长的影响。课堂中,学生不仅梳理了 吃太多盐”“高糖饮食 等生活恶习,更通过 习惯形成三阶段(反抗期 1-7 天、适应期 8-21 天、稳定期 22 天以上)理论,制定了 21 天行动计划。谢老师强调 微小目标起步 策略,如 每天运动 10 分钟”“刷牙后立即执行新习惯 5 分钟,并通过 同伴互助”“家庭监管 等护航机制,将习惯培养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

 

 

 

 

(二)示范课:非遗文化中的德育密码

 

瓯海牛山实验学校彭春蕾老师的示范课《舞动千年,解码龙魂》以鳌江划大龙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解码传统文化。课堂通过 划大龙文化符号连线”“制作工艺难点分析 等环节,揭示了这项拥有 400 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 ——龙有 9 节,鳞片分 4 的精细工艺,暗含着古人 精益求精 的造物哲学。当学生体验 99 米大龙 协作活动时,彭老师抛出问题:为何复杂的技艺能传承百年? 引发学生对文化传承意义的深度思考。课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传承的讲话,引导学生认识到: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技艺留存,而是文化基因的活态延续。

 

 

 

 

(三)说课评课与专题讲座:重构班会课的  

方海东老师以两堂展示课为样本,展开说课评课与专题讲座《理想主题班会的   》。他指出:班会课是德育的重要载体,需符合认知规律与成长规律。 针对谢树慧老师的习惯养成课,他肯定了 认知重构 案例激励 行为承诺 的教学逻辑;对彭春蕾老师的文化传承课,他强调 要让学生看见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内核。讲座中,方海东老师提出教育的三个关键词 培养、评价、选拔,并呼吁班主任班会课的价值,在于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埋下一颗种子,静待时机成熟时的绽放。

 

 

三、活动总结:教育实践的双向赋能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浸润,为参会班主任提供了多元思考。从习惯培养的微观行动到文化传承的宏观视野,再到班会课的德育定位,各环节紧密围绕 人的成长 这一核心。正如一位参与班主任反馈:谢老师的课堂让我看到习惯教育的落地方法,彭老师的非遗课则唤醒了文化育人的使命感,方老师的讲座更让我重新审视了班会课的教育价值。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区域德育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 以学生为中心 德育理念在课堂中的深度实践。未来,此类研讨活动将持续聚焦教育热点,为班主任专业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