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孙作金2023 > 本市信息 > 后现代理念引航向,育心之道启新思--孙作金名师送教工作室举行第九次活动

后现代理念引航向,育心之道启新思--孙作金名师送教工作室举行第九次活动

浏览量:134|发表日期:2025-07-09|来自:

      7 月 8 日下午,孙作金名师工作室特邀杭州师范大学刘宣文教授,开展了题为《看见学生行动 —— 基于后现代理念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线上专题讲座。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危机与反思并存

      讲座伊始,刘宣文教授以《柳叶刀・精神病学》2024 年研究报告为切入点,揭示了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严峻态势:10 至 24 岁人群中心理疾病占总体疾病的 45%,但全球卫生预算中仅 2% 用于心理健康照护。2025 年 5 月发布的第二版《柳叶刀》青少年健康重大报告更警示,若不采取行动,到 2030 年全球将有超 10 亿青少年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 “多重负担国家”,其中肥胖相关疾病与心理健康问题在各地区持续攀升。

 

     “现在的学生正在用抑郁、拒学甚至极端行为投反对票。” 刘教授直指问题核心,强调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在于 “情感需求、自我价值感需求与家庭、学校、社会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他进一步剖析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误区:社交媒体制造焦虑产业链、行政化的 “底线思维” 导致心理健康异化为政绩工程、将社会心理需求简单归为健康问题。由此提出关键结论:“仅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救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管教与辅导策略必须转向生态系统建设与积极教育。

二、践行“看见学生”:从理念到行动的落地路径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深切的渴望是被人看见。” 刘教授提出 “看见学生” 的核心方法 ——“一看二停三通过”:停看分数结果,关注努力过程;停看学生弱势,发现潜在优势;对 “结果不理想但有努力”“没有进步但未变坏”“有问题行为但藏正向期待” 的学生给予理解与接纳。

 

      针对教师实践,他强调要穿透 “冰山下” 的情绪密码:青少年大脑发育中 “情绪脑”(边缘系统)成熟早于 “思考脑”(大脑皮层),情绪力量往往优先于理性力量。因此,教育者需先接纳情绪、听懂需求,再引导行动。他以 “倾听四层次” 为例,说明教师应不仅 “听见字面意义”,更要 “听懂内在感受、整体情境与未说出口的需求”。

 

      刘教授还明确了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五大任务:通过共鸣让学生 “被了解”,从细节中让学生 “被肯定”,挖掘 “成功经验” 建立信心,拆解目标 “建立新经验”,描绘 “未来远景” 激发动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是让孩子们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三、互动研讨深化实践:破解棘手心理问题

    讲座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围绕 “心理高危学生干预”“家校社协同沟通”“学生厌学成因与应对” 等实际问题与刘教授深入交流。针对 “如何避免心理干预中的‘标签化’”,刘教授建议采用 “外化技术”,将问题与学生分离,如 “不是‘你有问题’,而是‘你正在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挑战’”;谈到家校沟通难点时,他强调要引导家长从 “挑剔问题” 转向 “发现孩子的努力”,用 “例外询问”(如 “孩子什么时候没出现这个问题?”)激活家庭支持资源。

 

      此次讲座为孙作金名师工作室成员带来了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新视角,推动教育者从 “问题解决者” 转变为 “成长陪伴者”。工作室负责人表示,将把所学理念转化为实践,在校园中构建 “看见学生、赋能成长” 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助力青少年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