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探常规 修身立德树新风
——记温州市何优优“名师送教”工作室第九活动
为深入探索新教材应用,切实落实教学新常规,有效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2025年6月6日,由龙港市社会事业局精心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素养课堂研讨会暨温州市何优优名师工作室、龙港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在龙港市第二小学圆满举行。全市各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以及两个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一堂,共研教学之道。
聚焦课堂实践,探索素养落地路径
课例示范引方向:
瓯海区郭溪第三小学罗辰艳老师与龙港市科技小学张园园老师,围绕同一主题《学做家务活》,创新性地进行了连续两个课时的教学展示。
罗老师的第一课时侧重激发兴趣与认知基础建立。课堂伊始,罗老师巧妙引入“家务小精灵红果果”,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家中各个“房间”寻找家务活,激发学习兴趣。随后,学生们在“家务树”上勾选自己会做的家务,并积极分享经验,课堂气氛活跃。罗老师更通过“家务魔法宝箱”揭示劳动价值:带来快乐、整洁家园、增长本领、传递爱与自信。最后,课堂发起“家务集赞挑战”,鼓励学生坚持每日劳动,争当家务小能手。整堂课设计新颖,互动性强,寓教于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张老师的第二课时则深化实践指导与责任意识培养。课堂聚焦“怎么做”,通过图图的求助,引导学生探索家务妙招。学生们在“叠衣服”环节学习口诀、动手实践;在“系鞋带”挑战中互帮互助,体验“多练习”的真谛。随后的“家务妙招晒一晒”成为亮点,学生纷纷上台分享洗碗、洗衣、擦桌等独家技巧,智慧火花频现。课堂更深入探讨了主动分担家务的责任与沟通方法,并鼓励学生制定“家务打卡表”坚持劳动。整堂课寓教于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家庭责任感。
两堂课层层递进,生动展现了如何将道德认知、生活技能与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目标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为观课教师提供了“素养课堂”的鲜活范本。
深度评析促思考:
展示课后,来自工作室的学员代表聚焦课例进行了深入点评。评课教师充分肯定罗老师创设“红果果”趣味情境贴合低段学情,张老师以“图图”为主线的能力进阶设计有效突破劳动技能难点。同时针对教学逻辑优化、技能演示方式及课堂生成资源利用等提出专业建议,为素养课堂落地提供新思路,也引发了在场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深度反思。
专题讲座拓视野:
龙港市文军小学陈西安老师带来题为《感受家乡魅力 厚植家国情怀——以三下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为例》的专题讲座。陈老师结合三年级下册具体单元教学,分享了如何在引导学生了解社区、家乡的过程中,巧妙渗透情感体验和价值引领,她创新设计“可视化家乡”教学路径:课前引导学生拍摄居住地景观,课堂开展“家乡推荐会”深化情感认同;课中联动村委会资源,带领学生实地探访社区服务中心,通过“魅力环库图展”“村名溯源”等鲜活素材,将抽象的政治认同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家乡情。面对外来务工子女居多的学情,她尊重学生对“老家”与“新家乡”的双重情感,构建从故土情结到新家园归属的教学闭环,让家国情怀在真实生活中扎根生长。这将宏大的“家国情怀”培育目标具象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提供了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经验。
名师引领明方向,聚力前行促提升
活动尾声,温州市何优优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瓯海区外国语学校何优优老师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肯定了活动的组织成效与研讨价值,系统梳理了活动呈现的亮点,如紧扣新课标要求、聚焦真实素养发展、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等。同时,何老师也精准指出了未来教学实践中需要持续关注和优化的方向,为龙港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清晰的实践路径。
搭建平台促交流,共绘学科新图景
本次联合活动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为龙港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搭建了一个高规格、深层次的交流学习平台。通过真实的课例研讨、专业的讲座分享以及名师的高位引领,活动切实助力一线教师深化对新教材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有效提升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教研盛会,更是龙港市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的关键一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